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4章 轶事二则

【当然,关于刘恒,还有一些小故事。】

【一个,是他和自己的母亲薄姬之间发生的事情。】

【刘恒尚在代地为代王时,薄姬患病,这次生病病了很久,一病就是三年。

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薄姬的床前。每次看到薄姬睡着了,才趴在床边睡一会儿。薄姬的病需要每天服食汤药,刘恒就天天为薄姬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薄姬喝。】

【而这一件事情也被编纂成了二十四孝之一,“亲尝汤药”: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後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明朝,洪武年间。

朱元璋非常赞许,他对于孝道文化大力推崇:“文帝亲尝汤药,乃是以皇帝之尊为天下孝道做表率,其功大焉。”

百善孝为先,本来孝顺这件事情就为人称颂,又经过了两晋南北朝,更是将孝道的地位再往上抬了好几层。

虽然在之后有所回落,但总体上,孝道的地位已经被极度拔高,与忠君一起成为了当下社会无可比拟的崇高所在。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倒是不觉得这件事有什么值得称颂的,孝顺母亲而已,何况他确实与薄姬母子感情不错,又是身在代地之时,彼此之间没有那么多的利益纠葛和冲突,他的时间也比较充裕,自然能够为薄姬亲尝汤药,侍奉床前。

而且,孝顺一事,做的人并不只有他,民间难道不曾孝顺父母吗?只不过,一方面经济不足,另一方面,则是他登基称帝后的身份不同罢了。

他关注点在于神迹后面所说的那个“二十四孝”——这本身倒是也没什么,孝顺这件事情,是一直以来都被推崇的事情,只不过没有人总结出一个二十四孝罢了。

但是,这二十四孝同时透露出来的一点,则是对孝道的推崇,仿佛要比如今多得多。他不反对推崇孝道,但他在意这般推崇孝道,背后的原因所在。

毕竟,社会的精神风尚顶端能够容纳的内容是有限的,大力推崇一种风尚的话,必然会挤压其他风尚的容纳空间,而天下所需要的风尚并不止孝道一种。那么,能够在不知道什么时期,让孝道如此被拔高,背后存在的原因相当重要。

东汉,建武十七年。

刘秀摇摇头:“太宗孝道虽好,但日后大汉过分推崇孝道,且将丧葬之事与孝顺挂钩,厚葬薄葬与孝顺与否关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