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4章 追三百余里不及

明朝,永乐年间。

朱棣看到这里,也想起来了在南宋初期的这一场胜利:“明州一战是宋朝在南迁初期的关键一战……虽然李心传将之评为中兴十三处战功之首略有些夸大了,但明州对于宋朝的意义确实相当重要。”

朱棣说的还是比较含蓄的,毕竟如果真的从军事角度来看,明州一战在交战中宋朝是否真的获得了“小捷”,以及这一战的战略目标达成了多少,都应当画上一个问号。不过,他想了想,又补充道:“这倒也不能算是李心传的原因,这件事到底还是南宋朝廷定下的‘十三处战功’。”

朱高炽和朱瞻基点头,他们也看过相关记载,也就是李心传的《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其中关于中兴十三处战功的评定时间乃是宋孝宗在位的第四年,也就是乾道二年。

这个时间段突然要评定战功,其中的政治意味自不必说。

赵构虽然退位成了太上皇,但他可没有真正失却权柄;而宋孝宗赵昚,不说他必然要培养自己的政治力量,单说他的政治主张就和赵构绝不相同——赵昚还想着继续主动与金军作战,但是前不久的北伐才刚刚草草收场,这就让朝中人心浮动,力量转换。

如何能够平衡朝堂?如何能够保证自己的主张能够继续施行?

张俊的明州一战就是这样在纯粹的浓重的政治意味之下变成中兴十三处战功之首的。

“不过也不能说张俊的明州之战没什么功劳,起码还算是给宋高宗挡了一挡,拖延了金军几天时间。不然说不定宋高宗就这么被抓住了。”朱瞻基放松道,“这也算是战略上的一定程度上的成功吧,当然更要算是政治上的重要功劳。”

金朝,贞元年间。

完颜亮对于太宗时期大金没能一举征伐宋国、抓住宋国国主赵构同样感到遗憾:“太宗时期,我大金皆为勇士,弓马娴熟,又有精兵良将,本当时最好的时机。”

哪像现如今,经过了多年的大体和平,边境几无战事,女真的勇士们都早已开始不习弓马、不擅征战;特别是在他的那个好堂兄在位期间,大金大量地抛弃了女真旧俗,转而开始采用中原汉制——当然,完颜亮并不是说不能采用中原汉制,他自己就是对于汉文化学习的不错的女真高层。

只是,汉化的同时,完颜亶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于女真旧俗,特别是弓马征战传统的维护,本来中原大地的繁华就让生活在白山黑水中的女真人极为向往,有了明确的汉化政令后,谁还辛苦练习骑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