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0章 各项制度

汉朝,景帝后元年间。

大汉虽然还并未形成如后世一般的科举制度——即使有了神迹的展示,这一制度在后来看来也确实不错,但是大汉此时的情况也并不能完全与之适配。

不过,刘彻对于这一方面依旧非常敏感,即使他年纪尚小:“这一次考试是在太宗九年,而窝阔台最少在位到十三年,刨去可能的病重问题,那么他施行政务的时间也应当有十二年。”即使蒙古不像中原一般施行科举,但若是窝阔台当真重视,怎么也能再来个一回……

于是,刘彻做出了一个判断:“耶律楚材,在后来失去了窝阔台的信任和重视?窝阔台不再重用他了?”假如耶律楚材还在这样一个稳固的地位上,他怎么也会推动着窝阔台继续重视儒臣,进而展开考试选拔人才的。

但是窝阔台没有,不仅他没有,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也就是后续至少一个大汗在位的时间内,这样的效仿科举的选拔考试都未曾再次出现。

这说明什么?说明蒙古内部对这方面并不重视、

虽然这并不代表蒙古朝中没有儒臣,毕竟上位的方式并不只有考试一种;但是这种儒臣的存在方式显然并不怎么好,也与耶律楚材这一系列行动相悖。

这也说明了一点,那就是不仅耶律楚材在窝阔台最后的时间中失却了原有的地位,并且在他之后,儒臣中也没有再如他这般有影响力的存在了。

刘启摇头:“不仅如此。耶律楚材推行的政策不仅在于儒臣,更在于赋税等制度上。若是他丧失了如今的地位,那么他一力推行的赋税制度又会如何?”

刘启当然不是说蒙古就不要赋税制度,转而把田地都变成草场了——这当然不可能,毕竟中原百姓和耕地的潜力已经被耶律楚材展示了个明明白白,蒙古贵族也好、窝阔台也好,都不会抛弃这份财富。

只不过,赋税制度存在不假,但是赋税如何,其中可做的文章可是多了去。

耶律楚材制定的税率是多少?他之后,窝阔台任用的其他人又会制定多少的税率?想要搜刮财富,那耶律楚材设下的税率够吗?当然是不够的。

【当然,在文治方面,窝阔台确实没有那么上心。】

【对他而言,较之文治,更有意义的还是赋税方面的制度。】

【在刚刚登基之时,窝阔台在耶律楚材等人的辅佐下,初步确立了一定的赋税制度,又设立了仓廪驿站。】

【但是,那只是非常简陋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