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9章 北上

宋朝,开宝年间。

赵匡胤是真的被这后人气到了,特别是,这八成还是他这一脉而非赵光义一脉。

“就连赵光义都不会想着在这种时候随便出兵北上!”他咬牙切齿,语气愤然。

这是什么北上之机吗?不能说完全不算,但大体上并非一个多么好的时机!蒙古说是撤军了,但是他们留在中原的速不台和塔察儿难道就是摆设?他们再从北面下来难道需要很长时间?

赵昀等人的这个想法完全就是想要钻个空子——钻空子本身并无不可,很多时机有时候也实际上是一个空子或者说漏洞。但是钻空子也要看空子的真实情况啊。

——退一步讲,倘若真的想要借此机会多获取一些疆土,那么需要做的准备可不是一点半点,也不是赵昀等人在朝堂上争过那些反对派就可以的。

首先,河南地区的具体情况现在如何?这里不是指蒙古军的情况,而是河南本身的情况:城池的状态,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道路状态……能不能支持行军?能不能有一条合适的道路用来运送粮草?能不能有物资用以建设防御?当地百姓状况如何?

可别在大宋境内一番畅想,然后对于河南此时的具体情况半分不了解,最后大军开拔过去,才发现根本难以行军或者没有什么可以依托防守的地方。

再有,如果攻下了城池,把防线拓展到了黄河沿岸,那么打算如何构筑防线?不要说什么依靠天险,蒙古军又不是没有越过天险过,防线必须重新构筑。构筑具体防御工事的话,谁来做?当地百姓?还是士卒?需要多少人,人从哪里来?如果从大宋境内征发百姓或者士卒,需要多少、多长时间?用来支撑这一切的钱粮又从哪里来?

还有,调发军队北上,调发哪部分军队?是否需要重新征兵?若是调发走了一部分原有军队,那当地的空缺是怎么处理?若是北上不成,那大宋境内的防线有没有想好该怎么构筑?有计划吗?

如果北上暂时站稳了脚跟,那么是暂时全部依靠军队,还是说要迁移一部分百姓前去?……

这些都是问题。虽然有一部分可以在作战过程中随机应变,但更多的是需要提前做好预案,有所准备。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更不用说那些大臣口中的大宋现状了——“连年饥谨,无力兴兵”“旱蝗连岁,调发无度,辇运不时,生聚萧条”……这些也通通都是重要大事啊。

国内若是当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